A beam of sunshine, a gentle breeze, a happy tune, and a loving relationship - she will tell you this is the essence of happiness.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and meaningful moments hidden behind the trivia of everyday life - Valerie said...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Eyes.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Eyes. Show all posts
2007/12/16
Swing Shack Holiday Party
I was inspired by the movie I found from Netflix, "Beyond the Sea" - the story about Bobby Darin and his passion about music. I don't know enough about music but I know I love those toe-tapping music and swing is one of them. I was lucky to find a Swing lesson near my apartment and the instructors invited me to their Holiday Swing party. I took a short video clip just for fun. The pianist and singer works at Opera Carolina. I was told that the style is the East Coast Swing with simpler 6-count variation.
Here's som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wing Dance - http://www.answers.com/topic/swing-dance
East Coast Swing is a simpler 6-count variation. It is also known as Single-Time Swing, Triple-Step Swing, 6-Count Swing, or Rock-a-billy. East Coast Swing has very simple structure and footwork along with basic moves and styling. It is popular for its simple nature, and it is often danced to slow, medium, or fast tempo jazz, blues, or rock and roll.
2007/11/11
Hola! Peru! - Part Three: Machu Picchu and Lake Titicaca
搭乘Peru Rail從Cusco到Machu Picchu, 火車的沿途可見到不同的小村落, 沿著山坡搭蓋, 偶而可看見牛群或羊群, 一直到快接近Machu Picchu時, 才見到高山及湍流, 一出火車站, 是熱鬧的市集, hotel的人引著我們繞過幾個小石版階梯, 沿著河流, 抵達小卻相當舒適的Inti Winaywayna Hotel, 我們也不耽誤時間地搭了巴士, 向Machu Picchu出發, 沿途的路很窄, 路邊又沒有欄杆, 所以每次會車時總是令我膽顫心跳, 望著深谷, keep my fingers crossed. 好不容易到了Machu Picchu的路口, 兩千多公尺的高度似乎讓氣息變的急促許多, 短短的三四段階梯, 心跳卻喘的厲害, 但是一看到Machu Picchu, 壯觀的山稜一下子完整的呈現在眼前, 穿著牛仔褲和T-shirt的我, 頓時有種不搭調的感覺, 好像自己誤闖誤撞地叨擾了一個百年古跡, 但看到遊客的相機閃個不停, 對面山頭也是芝麻大小的遊客散落在古城的各角, 心裡才安心了點, 在印加帝國的遺跡裡繞著, 許多石頭搭蓋的梯田, 堡壘對著深谷的保衛窗口, 想像著從前戰爭的慘烈, 與現在我們開心地於各景點照著相, 仍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感受, 下了山, 看著照片, 還是有種合成的距離感...
Machu Picchu的市集很是熱鬧, 我和學姊買了許多木刻的畫, 想說可以作一幅collage, 很喜歡那抽象原始的風格, 銀器與石器都雕著古印加代表性的象徵, 織物品也作的很漂亮, 但是bargaining倒是一種藝術和樂趣
搭火車回到Cusco後, 隔日便出發前往Juliaca - 前進至傳說中的Floating Island at Lake Titicaca, Puno
從Juliaca到Puno的路上, 與Cusco和Lima比起來, 貧窮許多, 穿著單薄的衣服, 泥磚的矮屋, 還遇到一大群的羊群過馬路, 顛簸地到了Puno, 天已黑了, 想到只剩下兩天就要結束這一星期多的旅行便有點感傷, 早早睡了, 下了來Peru第一場大雨, 但卻幸運地帶來隔天的初陽及一整日的藍天白雲, 航行在Lake Titicaca上
3千公尺的高度似乎被這一大片的湖水及tortora reeds接納了而變的比較可以親近, 開始看到tortora reeds編的船隻在各處停靠, 接著便看到住在floating islands上的婦女們穿著螢光色的鮮豔裙子, 綁著兩個長辮子用著彩色的毛線球作髮飾, 他們似乎已習慣旅客汽船的叨擾, 到了Island of Uros, 興奮地踩上這用草編成的小島, 很柔軟, 還帶著淡淡的草香, 我們為坐在草堆成的椅子上, 導遊解釋當地居民如何用草編成島, 用草根作成anchor好固定小島, 我們還啃了tortora reed, 很喜歡那清爽又脆的口感
在Island of Amantani上看到許多羊群, 聽導遊說, 當地的男子都隨身帶著編織的工具織毛線衣帽, 婦女則是使用織布機, 未婚和已婚的男子會帶不同型樣顏色的帽子, 記得最近看未央歌說散民未婚女子的帽子是尖的, 是偏著的, 而已婚婦女的帽子則是正著戴的, 竟很巧地和Peru的男子戴法和分化相同, 有時想想, 歐美人戴婚戒也是為了區別身分, 對已婚的人來說, 少了誤會和尷尬, 對未婚的人來說, 也是一種間接的訊息和溝通, 婚姻的commitment 似乎自然地很普遍地在人類社會裡被honored, 倒是亞洲社會多無戴婚戒的習慣, 不知道是否是被古代一夫多妻的傳統模糊了...
坐在tortora reed編的草船上, 竟可載上近20人,聽說一艘草船只須當地居民三天的時間便可完成, 可以使用7-8個月.當地的小女孩唱著歌, 船上世界各地來的人合唱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曬著陽光很舒服,
隨著夕陽西下, tortora reeds, 島和船的倒影被汽船劃過,
回到Puno,
回到Lima機場,
回到Charlotte,
關起out of the office auto-reply notice
隨著outlook inbox的未讀郵件鑽入
這趟Peru的回憶也安靜地archived至網路上的一個心靈的冒險角落,
Machu Picchu的市集很是熱鬧, 我和學姊買了許多木刻的畫, 想說可以作一幅collage, 很喜歡那抽象原始的風格, 銀器與石器都雕著古印加代表性的象徵, 織物品也作的很漂亮, 但是bargaining倒是一種藝術和樂趣
搭火車回到Cusco後, 隔日便出發前往Juliaca - 前進至傳說中的Floating Island at Lake Titicaca, Puno
從Juliaca到Puno的路上, 與Cusco和Lima比起來, 貧窮許多, 穿著單薄的衣服, 泥磚的矮屋, 還遇到一大群的羊群過馬路, 顛簸地到了Puno, 天已黑了, 想到只剩下兩天就要結束這一星期多的旅行便有點感傷, 早早睡了, 下了來Peru第一場大雨, 但卻幸運地帶來隔天的初陽及一整日的藍天白雲, 航行在Lake Titicaca上
3千公尺的高度似乎被這一大片的湖水及tortora reeds接納了而變的比較可以親近, 開始看到tortora reeds編的船隻在各處停靠, 接著便看到住在floating islands上的婦女們穿著螢光色的鮮豔裙子, 綁著兩個長辮子用著彩色的毛線球作髮飾, 他們似乎已習慣旅客汽船的叨擾, 到了Island of Uros, 興奮地踩上這用草編成的小島, 很柔軟, 還帶著淡淡的草香, 我們為坐在草堆成的椅子上, 導遊解釋當地居民如何用草編成島, 用草根作成anchor好固定小島, 我們還啃了tortora reed, 很喜歡那清爽又脆的口感
在Island of Amantani上看到許多羊群, 聽導遊說, 當地的男子都隨身帶著編織的工具織毛線衣帽, 婦女則是使用織布機, 未婚和已婚的男子會帶不同型樣顏色的帽子, 記得最近看未央歌說散民未婚女子的帽子是尖的, 是偏著的, 而已婚婦女的帽子則是正著戴的, 竟很巧地和Peru的男子戴法和分化相同, 有時想想, 歐美人戴婚戒也是為了區別身分, 對已婚的人來說, 少了誤會和尷尬, 對未婚的人來說, 也是一種間接的訊息和溝通, 婚姻的commitment 似乎自然地很普遍地在人類社會裡被honored, 倒是亞洲社會多無戴婚戒的習慣, 不知道是否是被古代一夫多妻的傳統模糊了...
坐在tortora reed編的草船上, 竟可載上近20人,聽說一艘草船只須當地居民三天的時間便可完成, 可以使用7-8個月.當地的小女孩唱著歌, 船上世界各地來的人合唱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曬著陽光很舒服,
隨著夕陽西下, tortora reeds, 島和船的倒影被汽船劃過,
回到Puno,
回到Lima機場,
回到Charlotte,
關起out of the office auto-reply notice
隨著outlook inbox的未讀郵件鑽入
這趟Peru的回憶也安靜地archived至網路上的一個心靈的冒險角落,
Hola! Peru! - Part Two: Cusco and Sacred Valley
LAN - 是祕魯當地的航空公司, 出發前查了幾個travel blogs, 仍有點不放心當地的飛行技術, 但是到達祕魯Lima的機場時, self-check-in的電腦介面作的很好, 飛機也很乾淨舒適, 我也就安心一些, 把乾淨與飛機上包裝漂亮又好吃的muffin點心和飛行安全畫上等號, 似乎是不怎麼合邏輯的說法, 但是沒法改掉Marketing的迷思, 這些"Presentation" 似乎也帶著日本移民的氣息...
到達Cusco後, 開始聞得到古老氣息的石頭城, 計程車沿著蜿蜒的石頭小巷東西南北的鑽著, 不到10分鐘便到了我們在網路上訂的Picoaga Hotel checked in, 很是喜歡這hotel的設計, 石頭的拱門連結對稱地在上下兩層樓, 繞著有著小噴泉的中庭 暗粉紅色的牆壁, 寶藍色的房門, 進了房間是漆著橘色的牆壁, 很暖和! 僱了一個當地的計程車司機, 帶我們去Sacred Valley繞, 雖然溝通上仍是比手畫腳地, 我們只須說"Foto,Foto" (Photo in Spanish) - 他便很有耐心地讓我們下車取景, 他也很懂得哪裡適合照相, 還帶我們去餵駱馬 (Llama and Alpaca), Alpaca真的很可愛, 脖子沒有Llama長, 毛比Llama來的柔軟, 只是當地的餐廳都有Alpaca的菜, 還真有點捨不得吃那麼可愛的動物..
From ask.com -
The Llama is roughly twice the size of the Alpaca and the Llama has a very coarse outer coat over a softer inner coat as opposed to the alpaca which has a very fine, single coat. The Alpaca was domesticated and carefully bred for over 5000 years as a luxury fiber producing animal. The Llama has been bred for the same amount of time as a pack carrying animal. Both are very friendly, curious and easily trained and handled as long as they were not handled incorrectly by their previous owners.
The Llama and the Alpaca can interbreed and produce live offsping and those offspring are also fertile. There is no point in doing this on purpose however. The result of such a breeding would be an animal that was neither as strong as the true Llama nor would it have as nice a coat of fleece as a true Alpaca.
Sacred Valley的市集 - 很接近我的秘魯印象, 彩色的針織手工藝品琳瑯滿目的掛著, 映著藍天, 顯的更艷麗了, 穿著傳統服飾的兩個小女孩, 其中一位抱著一隻羊, 走過來要和我照相, 雖然是要給些零用錢, 但好希望自己能跟他們依樣穿著五彩的毛織洋裝, 也抱頭羊, 背著布包袱, 穿著毛褲襪, 不知道過幾年後的秘魯會不會把Disney這一套學過去...聽朋友說, 他看見一位中年婦女因為天氣熱而解了一層裙子, 有點滑稽, 大概那蓬蓬裙底下是一層又一層地扣著, 也難怪在這50多度的天氣及3,000多公尺的高山中, 這傳統服飾仍能保暖...
Cusco的Main Square很有氣勢, 石頭的建築物, 長廊與拱門將廣場環繞, 許多餐廳竟皆是義大利菜, 我們三人各點了一杯Pisco Sour, 想體驗一下這著名的秘魯調酒, 很好喝卻只能喝的了半杯, 當天晚上, 學長姐竟都身體不適, 睡的沉穩的我, 沒料到那高山症加酒精可真的要小心調理, 好在學長帶了高山症的藥和當地的Coca tea也幫助舒緩了些不舒適的症狀
期待著踏上Machu Picchu的古印加帝國...
到達Cusco後, 開始聞得到古老氣息的石頭城, 計程車沿著蜿蜒的石頭小巷東西南北的鑽著, 不到10分鐘便到了我們在網路上訂的Picoaga Hotel checked in, 很是喜歡這hotel的設計, 石頭的拱門連結對稱地在上下兩層樓, 繞著有著小噴泉的中庭 暗粉紅色的牆壁, 寶藍色的房門, 進了房間是漆著橘色的牆壁, 很暖和! 僱了一個當地的計程車司機, 帶我們去Sacred Valley繞, 雖然溝通上仍是比手畫腳地, 我們只須說"Foto,Foto" (Photo in Spanish) - 他便很有耐心地讓我們下車取景, 他也很懂得哪裡適合照相, 還帶我們去餵駱馬 (Llama and Alpaca), Alpaca真的很可愛, 脖子沒有Llama長, 毛比Llama來的柔軟, 只是當地的餐廳都有Alpaca的菜, 還真有點捨不得吃那麼可愛的動物..
From ask.com -
The Llama is roughly twice the size of the Alpaca and the Llama has a very coarse outer coat over a softer inner coat as opposed to the alpaca which has a very fine, single coat. The Alpaca was domesticated and carefully bred for over 5000 years as a luxury fiber producing animal. The Llama has been bred for the same amount of time as a pack carrying animal. Both are very friendly, curious and easily trained and handled as long as they were not handled incorrectly by their previous owners.
The Llama and the Alpaca can interbreed and produce live offsping and those offspring are also fertile. There is no point in doing this on purpose however. The result of such a breeding would be an animal that was neither as strong as the true Llama nor would it have as nice a coat of fleece as a true Alpaca.
Sacred Valley的市集 - 很接近我的秘魯印象, 彩色的針織手工藝品琳瑯滿目的掛著, 映著藍天, 顯的更艷麗了, 穿著傳統服飾的兩個小女孩, 其中一位抱著一隻羊, 走過來要和我照相, 雖然是要給些零用錢, 但好希望自己能跟他們依樣穿著五彩的毛織洋裝, 也抱頭羊, 背著布包袱, 穿著毛褲襪, 不知道過幾年後的秘魯會不會把Disney這一套學過去...聽朋友說, 他看見一位中年婦女因為天氣熱而解了一層裙子, 有點滑稽, 大概那蓬蓬裙底下是一層又一層地扣著, 也難怪在這50多度的天氣及3,000多公尺的高山中, 這傳統服飾仍能保暖...
Cusco的Main Square很有氣勢, 石頭的建築物, 長廊與拱門將廣場環繞, 許多餐廳竟皆是義大利菜, 我們三人各點了一杯Pisco Sour, 想體驗一下這著名的秘魯調酒, 很好喝卻只能喝的了半杯, 當天晚上, 學長姐竟都身體不適, 睡的沉穩的我, 沒料到那高山症加酒精可真的要小心調理, 好在學長帶了高山症的藥和當地的Coca tea也幫助舒緩了些不舒適的症狀
期待著踏上Machu Picchu的古印加帝國...
Hola! Peru! - Part One: Lima
想像中的秘魯: 黃昏傍晚, 在黃土飛揚的市集中, 一群穿著五彩傳統服飾的婦女們將有黃有紫的玉米雜糧攤在地上販賣著, 旁邊的攤販則擺著手工的地毯叫賣著, 黝黑的中年婦女熟練地上下梭回織著妍麗的布料, 各色的毛線穿著織布機上下的交錯著, 老人牽著幾隻駱馬, 駝背著重物, 遲緩地經過市集, 塵沙隨著步伐揚起
於是, 帶著這想像空間, 有點恐慌又興奮, 就這樣與大學同學, 去了一趟祕魯... 今年九月 - 大約是祕魯的春天
背起那有半個我高的登山包包, 心情立即從五點時寄出的那封工作email, 轉向out of office notice - 抵達... Hola! Spanish的國度, 還不到祕魯, 從Miami的機場開始, 便像是已離開了美國, 晚上11點的飛機, 登機口的周圍已經聽不太到英文, 黝黑的皮膚與略帶亞洲人的面孔, 起飛出發, 抵達地點是Lima, Peru -預計時間凌晨四點半...
天還是黑的, 機場便已到處是接機的牌子, Valerie Tsai - that's me - 他問我會不會說Spanish? - 我搖搖頭, 幾個小時的苦讀, 只能說出 "No, Español " - 手中仍拿著Learn Spanish的小手冊, 想翻出"sorry, I can't speak Spanish" 的翻譯...轉眼, 周圍已經是一片downtown的景象, 沿途就這樣雞同鴨講, 到了hotel後, 終於能說英文, 很是開心!
因為抵達的時間太早, 不能checked in, 聽說清晨治安不夠好, 只好帶著書去吃hotel的早餐, 這才發現祕魯總統Mr. Fujimori的影響力 - 竟讓祕魯的早餐buffet裡, 出現稀飯, Miso湯和那甜甜一層層的黃色蛋; waiters收碗盤時, 還用流利的日文問我-o-wa-ri-ma-shi-ta-ka (如果我日文沒記錯或聽錯的話) - 應該是問我用餐完畢了嗎?
眼皮很沉重, 就這樣坐在lobby的沙發上, 睡著了, 醒來時Lima已經變成一個繁忙的大城市; 車聲, 喇叭聲, 小販的叫賣聲, 公車擠滿著要去上班的人群, 那公車的門, 總開著, 倚著管理上下車秩序的公車先生, 把一站站上下車的人, 擠上去或推下去, 想像中的黃土飛揚, 被車輛廢氣取代了, 車子似乎都比美國小一個size, 且在馬路上鑽繞的技巧可是一流, 喇叭似乎成為通行証和訊號燈.
起初我的黃塵與彩色織布機的夢, 被喇叭聲刺破, 心中甚是失望, 看到路上一家小雜貨店, 寫著Internet -這是英西語通用的嗎?! - 就這樣我股起勇氣, 付了一個sol, 側身擠進六號的電腦桌, 很黑, 我打著有著Spanish - ñ - 符號的鍵盤, 寄了一封email給朋友和家人, 只想說, Hola - 我安全到達Lima, Peru - 其實, 有點想念大家了, 也還是有點害怕
但這擔心在繞了Lima downtown 一圈後, 似乎變開始喜歡上那一點點chaos, 一點點灰土的角落, 黃色, 綠色, 紅色, 紫色, 這一排各種顏色的建築物並列, 打破我視覺上的配色邏輯, 漸層, 暖寒色系, 這時都派不上用場.
邏輯被打破後, 心和視野似乎也就被打開了, 古老咖啡色外觀的教堂, 旁邊是一家McDonald; 年久失修的窗戶, 整棟是前衛的蘋果綠建築, 緊鄰著氣派輝煌的總統府和Main Square, 角落蹲著一位媽媽抱著嚎啕大哭的小孩, 眼神一交會, 竟是將哭的滿臉鼻涕眼淚的小孩, 轉向我這邊, 這是心疼還是工具?!
乘著Hotel的shuttle到Miraflore - 百貨公司和有機超市, 熱帶椰子樹與樹一樣高的仙人掌成為各個豪宅庭院的必備門面, 那一棟棟三層樓的公寓, 有著極同日本的簡樸風格, 淺灰色牆壁與木製大門, 面對著太平洋, 手裡握著Starbucks' green-tea latte, 還去不掉美式的陋習, 天漸黑了, 沿著海岸走了40多分鐘,乘shuttle回到旅館, 一身疲憊, 但興奮地迎接大學同學的加入, 昏睡, 一通電話饗起, 這兩天的Lima之旅, 享受吃到飽的海鮮, 這三個人的旅途, 就此啟程出發到接近我想像中的祕魯, Cusco - 下一站
於是, 帶著這想像空間, 有點恐慌又興奮, 就這樣與大學同學, 去了一趟祕魯... 今年九月 - 大約是祕魯的春天
背起那有半個我高的登山包包, 心情立即從五點時寄出的那封工作email, 轉向out of office notice - 抵達... Hola! Spanish的國度, 還不到祕魯, 從Miami的機場開始, 便像是已離開了美國, 晚上11點的飛機, 登機口的周圍已經聽不太到英文, 黝黑的皮膚與略帶亞洲人的面孔, 起飛出發, 抵達地點是Lima, Peru -預計時間凌晨四點半...
天還是黑的, 機場便已到處是接機的牌子, Valerie Tsai - that's me - 他問我會不會說Spanish? - 我搖搖頭, 幾個小時的苦讀, 只能說出 "No, Español " - 手中仍拿著Learn Spanish的小手冊, 想翻出"sorry, I can't speak Spanish" 的翻譯...轉眼, 周圍已經是一片downtown的景象, 沿途就這樣雞同鴨講, 到了hotel後, 終於能說英文, 很是開心!
因為抵達的時間太早, 不能checked in, 聽說清晨治安不夠好, 只好帶著書去吃hotel的早餐, 這才發現祕魯總統Mr. Fujimori的影響力 - 竟讓祕魯的早餐buffet裡, 出現稀飯, Miso湯和那甜甜一層層的黃色蛋; waiters收碗盤時, 還用流利的日文問我-o-wa-ri-ma-shi-ta-ka (如果我日文沒記錯或聽錯的話) - 應該是問我用餐完畢了嗎?
眼皮很沉重, 就這樣坐在lobby的沙發上, 睡著了, 醒來時Lima已經變成一個繁忙的大城市; 車聲, 喇叭聲, 小販的叫賣聲, 公車擠滿著要去上班的人群, 那公車的門, 總開著, 倚著管理上下車秩序的公車先生, 把一站站上下車的人, 擠上去或推下去, 想像中的黃土飛揚, 被車輛廢氣取代了, 車子似乎都比美國小一個size, 且在馬路上鑽繞的技巧可是一流, 喇叭似乎成為通行証和訊號燈.
起初我的黃塵與彩色織布機的夢, 被喇叭聲刺破, 心中甚是失望, 看到路上一家小雜貨店, 寫著Internet -這是英西語通用的嗎?! - 就這樣我股起勇氣, 付了一個sol, 側身擠進六號的電腦桌, 很黑, 我打著有著Spanish - ñ - 符號的鍵盤, 寄了一封email給朋友和家人, 只想說, Hola - 我安全到達Lima, Peru - 其實, 有點想念大家了, 也還是有點害怕
但這擔心在繞了Lima downtown 一圈後, 似乎變開始喜歡上那一點點chaos, 一點點灰土的角落, 黃色, 綠色, 紅色, 紫色, 這一排各種顏色的建築物並列, 打破我視覺上的配色邏輯, 漸層, 暖寒色系, 這時都派不上用場.
邏輯被打破後, 心和視野似乎也就被打開了, 古老咖啡色外觀的教堂, 旁邊是一家McDonald; 年久失修的窗戶, 整棟是前衛的蘋果綠建築, 緊鄰著氣派輝煌的總統府和Main Square, 角落蹲著一位媽媽抱著嚎啕大哭的小孩, 眼神一交會, 竟是將哭的滿臉鼻涕眼淚的小孩, 轉向我這邊, 這是心疼還是工具?!
乘著Hotel的shuttle到Miraflore - 百貨公司和有機超市, 熱帶椰子樹與樹一樣高的仙人掌成為各個豪宅庭院的必備門面, 那一棟棟三層樓的公寓, 有著極同日本的簡樸風格, 淺灰色牆壁與木製大門, 面對著太平洋, 手裡握著Starbucks' green-tea latte, 還去不掉美式的陋習, 天漸黑了, 沿著海岸走了40多分鐘,乘shuttle回到旅館, 一身疲憊, 但興奮地迎接大學同學的加入, 昏睡, 一通電話饗起, 這兩天的Lima之旅, 享受吃到飽的海鮮, 這三個人的旅途, 就此啟程出發到接近我想像中的祕魯, Cusco - 下一站
2006/09/10
Your love for her is yours
很喜歡"Monsieur Ibrahim"電影中說的一句話 - "Your love for her is yours."
或許應該去相信
相信愛即使不能產生交流也會回流到自己心中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 每個人需要愛的程度比其他任何事都來得多, 只是我們都忘了."
很多時候, 愛卻沒有勇氣真誠的溝通, 以為愛是一種比賽, 有輸贏, 有多寡,
恐懼擔心在一個個虛擬的情境下蔓延,
於是我們選擇否定, 選擇沒有起點,
抑或於是變得脆弱, 變得很容易因誤解而受傷
也有很多時候, 被愛卻選擇去傷害, 以為被愛是種攻擊或病毒,
於是防守, 抵擋, 甚或攻擊愛你的人
其實愛不需要那麼多的承諾和擔憂.
可是需要consistency和付出,
on/off的愛很刺, 但或許亦曾擁有過短暫的真實
要求而不付出是一種自私, 溼透了不成熟的淚
"Your love for her is yours."
或許應該去相信
相信愛即使不能產生交流也會回流到自己心中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 每個人需要愛的程度比其他任何事都來得多, 只是我們都忘了."
很多時候, 愛卻沒有勇氣真誠的溝通, 以為愛是一種比賽, 有輸贏, 有多寡,
恐懼擔心在一個個虛擬的情境下蔓延,
於是我們選擇否定, 選擇沒有起點,
抑或於是變得脆弱, 變得很容易因誤解而受傷
也有很多時候, 被愛卻選擇去傷害, 以為被愛是種攻擊或病毒,
於是防守, 抵擋, 甚或攻擊愛你的人
其實愛不需要那麼多的承諾和擔憂.
可是需要consistency和付出,
on/off的愛很刺, 但或許亦曾擁有過短暫的真實
要求而不付出是一種自私, 溼透了不成熟的淚
"Your love for her is yours."
2006/06/04
2006/06/04 - Optimization
想繼續記載吳文超的文字 -
"彷彿一隻佯裝枯葉的蝶, 逐漸習慣將枝葉婆娑的聲響當作自己的嘆息, 會不會在成功欺敵存活的同時, 遺忘了展翅的姿勢?"
社會化 - 在三度空間中, 迴歸以找出最能解釋團體行為的方程式, 好定義最適切的表現, 完美地佯裝成團體的一份子,
只是, 這運算的過程裡, 隱性的元素墜落在黑洞裡, 沉澱在人與人之間的自我防護網裡, 埋在腦內某個安靜角落, 於是偽裝, 但仍睜大眼睛靜靜地尋找著讓自己最佳化的方程式, 期待有一天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座標, 自在展翅...
"彷彿一隻佯裝枯葉的蝶, 逐漸習慣將枝葉婆娑的聲響當作自己的嘆息, 會不會在成功欺敵存活的同時, 遺忘了展翅的姿勢?"
社會化 - 在三度空間中, 迴歸以找出最能解釋團體行為的方程式, 好定義最適切的表現, 完美地佯裝成團體的一份子,
只是, 這運算的過程裡, 隱性的元素墜落在黑洞裡, 沉澱在人與人之間的自我防護網裡, 埋在腦內某個安靜角落, 於是偽裝, 但仍睜大眼睛靜靜地尋找著讓自己最佳化的方程式, 期待有一天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座標, 自在展翅...
2006/06/03
2006/06/03 - 逗點編碼
最近喜歡上一個作者: 吳文超, 看到他的文字, 不知怎地覺得很熟悉 ...
"沒有受詞的思念是一種孤獨..."; "生命的諸多印記, 彷彿集點卡上的一個個戳記, 人們總是不經意地遺留在不同的角落, 只要耐心拼湊端詳, 終於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而獎品, 是嘴角釋然的笑容."
一直在尋找個逗點, 好讓自己能有繼續譜寫鋪陳的勇氣, 好讓自己知道這些點點滴滴紀錄下的文字, 縱使長, 縱使平鋪直敘, 也值得用來換取那一分安定 - 待逗點出現時: 才能釋然那憂 - 對著可能將無聲出現的句點, 釋然那缺氧的臉龐 - 面對充滿未知無止盡的文字.
"我們是否也逐漸習慣將自己編碼如包裝商品...然而, 這個城市已經有太多數位燈光影像符號, 太多迂迴曲折的包裝, 太多繁雜的磁條編碼. ... 我們越來越精於版築編碼的防火牆, 終於連不是駭客的人也不得其門而入. ..."
只是,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是一段段解碼的過程? "密碼錯誤, 請重新輸入," 直到彼此都疲憊不已, 只好相信兩人無法辨識. 反問自己是否也寫著密碼, 用0與1編寫著自己的思緒, 累了, 想找到一個共同的語言翻譯自己的思緒, 想離開數位世界中輸入和辨識密碼的遊戲 ...
"沒有受詞的思念是一種孤獨..."; "生命的諸多印記, 彷彿集點卡上的一個個戳記, 人們總是不經意地遺留在不同的角落, 只要耐心拼湊端詳, 終於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 而獎品, 是嘴角釋然的笑容."
一直在尋找個逗點, 好讓自己能有繼續譜寫鋪陳的勇氣, 好讓自己知道這些點點滴滴紀錄下的文字, 縱使長, 縱使平鋪直敘, 也值得用來換取那一分安定 - 待逗點出現時: 才能釋然那憂 - 對著可能將無聲出現的句點, 釋然那缺氧的臉龐 - 面對充滿未知無止盡的文字.
"我們是否也逐漸習慣將自己編碼如包裝商品...然而, 這個城市已經有太多數位燈光影像符號, 太多迂迴曲折的包裝, 太多繁雜的磁條編碼. ... 我們越來越精於版築編碼的防火牆, 終於連不是駭客的人也不得其門而入. ..."
只是,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是一段段解碼的過程? "密碼錯誤, 請重新輸入," 直到彼此都疲憊不已, 只好相信兩人無法辨識. 反問自己是否也寫著密碼, 用0與1編寫著自己的思緒, 累了, 想找到一個共同的語言翻譯自己的思緒, 想離開數位世界中輸入和辨識密碼的遊戲 ...
2006/03/12
2006/03/12 - 電影
每星期我都用Netflix租DVD來看, 這星期因為沒有把queue排好, 一不小心原本較低順位的"功夫" (filmed by 周星馳)的片就這麼寄過來了, <我還在等Pride & Prejudice...Long wait list>, 但是, 出乎意料之外, "功夫"雖然不改周星馳一往的誇大, 劇情鋪陳很不錯呢! 一開始蠻血腥的, 不過當那些看似無知的鄉民, 竟然都各有一身好功夫, 還能有義氣地為朋友挺身相助, 頓時覺得中國文化很有人情味, 也博大精深, 很開心周星馳能把這樣的傳統特色 <幫派, 鄰里, 功夫, 俠義> 以喜劇的方式很貼切地呈現出來.
我也不改"想太多"的舊習, 今天一早回顧起來, 覺得"柔弱勝剛強"真的是一個很值得鑽研的思維. 老子說"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 水看似雖柔弱, 但卻"不器", 可以盈滿各種形體的器具, 可以沖蝕堅石, 可以洗滌濁穢, 其原由在於其處下, 其不爭. 許多功夫是一種以靜制動或以柔克剛, 透過靜, 思維才可以清明, 周遭再快速的襲擊也顯得遠慢於清楚思維下以退為進的防守. 也唯有思維清靜, 才能安於所處, 慮事精詳.
Tuesdays with Morrie, 李安導的Sense & Sensibility, 法國片Choir和Butterfly, 都很推薦大家看看喔!
我也不改"想太多"的舊習, 今天一早回顧起來, 覺得"柔弱勝剛強"真的是一個很值得鑽研的思維. 老子說"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 水看似雖柔弱, 但卻"不器", 可以盈滿各種形體的器具, 可以沖蝕堅石, 可以洗滌濁穢, 其原由在於其處下, 其不爭. 許多功夫是一種以靜制動或以柔克剛, 透過靜, 思維才可以清明, 周遭再快速的襲擊也顯得遠慢於清楚思維下以退為進的防守. 也唯有思維清靜, 才能安於所處, 慮事精詳.
Tuesdays with Morrie, 李安導的Sense & Sensibility, 法國片Choir和Butterfly, 都很推薦大家看看喔!
2005/11/24
2005/11/24 - Taipei Snapshots
2005/10/07
2005/10/07 - Tuesdays with Morrie
打開信箱, Jess寄給我的信和Netflix寄來的DVD-Tuesdays with Morrie
很可愛的小金魚信紙, Jess寫滿四張, 很窩心, 但也很迷惘是否我和她信裡描述的我是同一個人, 曾經如此嗎? 還是從未如此過? 她信裡寫著 - (Hope she won't mind my sharing) - "When I was praying for you, I kept thinking of you like the bud of a flower, and asked God to shine on you and blow a gentle breeze on you to open the blossom. ... Hidden away in your apartment is necessary and part of the plans, but things should't stay this way forever. You should be part of a community who can be impacted by you, and who can help you grow, too. So 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the rest of your life as it unfolds."
當我讀到"You should be part of a community who can be impacted by you, and who can help you grow, too." 我的心頭一怔, 因為有種釐清方向的感覺, 我最近常提到John Tosco, 他是一位音樂家, 到處尋找有才氣的音樂表演者, 並每年舉辦Tosco Music Party邀請大家來欣賞這些新音樂. 我真的很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樣, 凝聚一種力量, 即使很微小, 但密度很高, 足夠讓一個小地方發光.
Jess的信擺在一旁, 打開DVD, 本將放入浪漫喜劇, 想想決定還是先看Tuesdays with Morrie. 很舒服的一段音樂, 按了Play, 一段段忙碌, 生命旅程, 愛, 活著和死亡的對話揭幕. 很喜歡一個人看電影, 因為很專心, 我哭了又笑了, 然後哭了很久, 很累, 但是很多很多驚訝與感動 -
- "Dying is just one thing to be sad about. Living unhappily is another matter."
- "Not letting ourselves be loved because we are too afraid to give ourselves to someone who we might lose." "
- "Forgive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或許被愛和愛人都是一種冒險吧! 想著自己總是毫不猶豫的想學新東西就去作, 問自己為何不害怕去愛音樂, 愛畫畫, 但卻害怕愛人. 想了一會兒, 我想是因為fear of loss. 嘗新昰一種享受, 喜歡與否似乎掌握在自己手中, 音樂不會拒絕讓我去聽, 漂亮的風景不會拒絕給我的相機入鏡. 但是當喜歡的東西也有自己的喜歡, 有自己的個性, 似乎"愛"就變複雜了.
關於Forgiveness, 這大概是我突然哭的原因, 愛哭是天性, 但昨晚是第一次發現為何自己有很多的不開心 - I cannot forgive. I cannot forgive why people take credits from others' hard work. I cannot forgive why people say one thing and do the other. I cannot forgive why people are not kind to others... thus, those inner voices surround me when I talk to those people. I cannot smile or be kind to them. And they cannot, either.
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寬恕, 怎麼不計較過去, 怎麼重新來過. 我想到Jess說的話, 只覺得自己很脆弱, 害怕被陰影打碎, 不過第一次, 覺得自己很富足, 因為釐清, 因為承認弱點, 因為會感動, 因為了解.
很可愛的小金魚信紙, Jess寫滿四張, 很窩心, 但也很迷惘是否我和她信裡描述的我是同一個人, 曾經如此嗎? 還是從未如此過? 她信裡寫著 - (Hope she won't mind my sharing) - "When I was praying for you, I kept thinking of you like the bud of a flower, and asked God to shine on you and blow a gentle breeze on you to open the blossom. ... Hidden away in your apartment is necessary and part of the plans, but things should't stay this way forever. You should be part of a community who can be impacted by you, and who can help you grow, too. So 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the rest of your life as it unfolds."
當我讀到"You should be part of a community who can be impacted by you, and who can help you grow, too." 我的心頭一怔, 因為有種釐清方向的感覺, 我最近常提到John Tosco, 他是一位音樂家, 到處尋找有才氣的音樂表演者, 並每年舉辦Tosco Music Party邀請大家來欣賞這些新音樂. 我真的很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樣, 凝聚一種力量, 即使很微小, 但密度很高, 足夠讓一個小地方發光.
Jess的信擺在一旁, 打開DVD, 本將放入浪漫喜劇, 想想決定還是先看Tuesdays with Morrie. 很舒服的一段音樂, 按了Play, 一段段忙碌, 生命旅程, 愛, 活著和死亡的對話揭幕. 很喜歡一個人看電影, 因為很專心, 我哭了又笑了, 然後哭了很久, 很累, 但是很多很多驚訝與感動 -
- "Dying is just one thing to be sad about. Living unhappily is another matter."
- "Not letting ourselves be loved because we are too afraid to give ourselves to someone who we might lose." "
- "Forgive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或許被愛和愛人都是一種冒險吧! 想著自己總是毫不猶豫的想學新東西就去作, 問自己為何不害怕去愛音樂, 愛畫畫, 但卻害怕愛人. 想了一會兒, 我想是因為fear of loss. 嘗新昰一種享受, 喜歡與否似乎掌握在自己手中, 音樂不會拒絕讓我去聽, 漂亮的風景不會拒絕給我的相機入鏡. 但是當喜歡的東西也有自己的喜歡, 有自己的個性, 似乎"愛"就變複雜了.
關於Forgiveness, 這大概是我突然哭的原因, 愛哭是天性, 但昨晚是第一次發現為何自己有很多的不開心 - I cannot forgive. I cannot forgive why people take credits from others' hard work. I cannot forgive why people say one thing and do the other. I cannot forgive why people are not kind to others... thus, those inner voices surround me when I talk to those people. I cannot smile or be kind to them. And they cannot, either.
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寬恕, 怎麼不計較過去, 怎麼重新來過. 我想到Jess說的話, 只覺得自己很脆弱, 害怕被陰影打碎, 不過第一次, 覺得自己很富足, 因為釐清, 因為承認弱點, 因為會感動, 因為了解.
2005/09/27
2005/09/27 - Letting Go of Perfect
今天鬧鐘還未響便自然而然醒了, 轉身拿了一本書, 翻到之前讀到的第十章 - Letting Go of Perfect. 讀了第一段, 決定寫入日記中, 提醒自己, 也提醒身邊的家人朋友們 - 人生該追求的是自己想要擁有的, 而不是完美, 尤其是他人為我們定義的完美.
Midlife Crisis at 30 - by Lia Macko and Kerry Rubin
Chapter 10 - Letting Go of Perfect
" We are a generation of women who were raised to believe a future without limits. However, the positive "you can have anything" cultural message that defined our youth can also shift in our minds to a "you should have everything" brand of guilt at 30 and beyond. This expectation gap leads many of the Gen X/Y women we interviewed to question their choices if they are not well on their way to having the perfect career, the perfect body, the perfect husband, and the perfect kids. But perfect is, at worst, a myth and, at best, a distraction - having the ability to "Have It All" does not mean you have to have everything. These members of the New Girls' Club claimed futures without limitation by letting go of perfect and focusing on their true priorities."
Starbucks最近於咖啡杯上印著不同的短文, 我特別喜歡這一段 - 印在我Tall Skim Latte上的" The Way I See It #31"
"Risk-taking, trust, and serendipity are key ingredients of joy.
Without risk, nothing new ever happens.
Without trust, fear creeps in.
Without serendipity, there are no surprises."
By Rita Golden Gelman, Author of Tales of a Female Nomad.
She has had no permanent address since 1986.
Midlife Crisis at 30 - by Lia Macko and Kerry Rubin
Chapter 10 - Letting Go of Perfect
" We are a generation of women who were raised to believe a future without limits. However, the positive "you can have anything" cultural message that defined our youth can also shift in our minds to a "you should have everything" brand of guilt at 30 and beyond. This expectation gap leads many of the Gen X/Y women we interviewed to question their choices if they are not well on their way to having the perfect career, the perfect body, the perfect husband, and the perfect kids. But perfect is, at worst, a myth and, at best, a distraction - having the ability to "Have It All" does not mean you have to have everything. These members of the New Girls' Club claimed futures without limitation by letting go of perfect and focusing on their true priorities."
Starbucks最近於咖啡杯上印著不同的短文, 我特別喜歡這一段 - 印在我Tall Skim Latte上的" The Way I See It #31"
"Risk-taking, trust, and serendipity are key ingredients of joy.
Without risk, nothing new ever happens.
Without trust, fear creeps in.
Without serendipity, there are no surprises."
By Rita Golden Gelman, Author of Tales of a Female Nomad.
She has had no permanent address since 1986.
2005/09/11
2005/09/12 - 不一樣
如果要你描繪一個Forty-year-old-virgin, 你會用什麼形容詞? 你想他會是怎樣的個性, 他會作什麼工作, 他平常喜歡什麼? - 前幾天和朋友去看了電影Forty-year-old-virgin. 一部成人版的American Pie喜劇片, 許多stupid jokes, 但是當"不一樣"成為一個笑點時, 我不知怎地笑不出來, 甚至覺得有點sad. 難過的不是關於劇情, 而是刻板印象. 男主角騎腳踏車上班, 穿著整齊, 工作認真, 愛玩電動, 蒐集漫畫人偶, 不喜歡聽黃色笑話, 不去pub. 這和你的答案相同嗎? 我想著, 刻板印象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興趣biking (+), 騎腳踏車上班 (-); 下班去pub (+), 下班回家 (-); 上高級餐廳 (+), 家裡煮飯 (-); 到處旅遊 (+), 沒出過國 (-); 花錢 (+), 存錢 (-); 喝酒 (+), 喝水 (-); ... 雖然以上並非每個人都會相同有的刻版印象.
要好好認識一個人 - 你會用什麼當指標? -
外表, 口才, 見識, 才藝, 學/經歷;
還是, 他有什麼興趣/嗜好? 家人的相處? 有什麼難過和快樂的事情? 個性? 未來有什麼計畫?
- 前者, 我視為奢侈品 -現代社會下必須具備的奢侈品 - 之中有多少是天份? 有多少是後天養成? 重要性佔一個人的百分之幾? 你是怎樣看一個人的呢?
大學社團時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國中生, 許多被父母或同學批評到近一文不值 - 功課不好, 不唸書, 不喜歡上學, 笨, 反應慢, 不懂得如何跟人講話, ... 但是每一回, 我都在他們身上找到驚喜, 有些有著很柔軟的心, 有的很有創意, 有些很敏感細心, 但是誰在乎這些呢? 只是, 當他們穿著邋褟, 當他們身材較同龄胖, 當他們什麼才藝都沒有, 當他們父母離異, 當他們家庭資源有限 - 少了這些必備的奢侈品, 那些驚喜, 有多少人還願意了解.
最後, 我知道我看的是一部喜劇 - 過度分析stupid jokes好像更愚蠢.
* 備註: 被朋友問說我是不是喜歡這部電影, 想澄清一下(尤其是對我的姊妹們) - 我並不會太推薦這部電影, 因為...認識我的人大概都知道我生性保守 :-)
要好好認識一個人 - 你會用什麼當指標? -
外表, 口才, 見識, 才藝, 學/經歷;
還是, 他有什麼興趣/嗜好? 家人的相處? 有什麼難過和快樂的事情? 個性? 未來有什麼計畫?
- 前者, 我視為奢侈品 -現代社會下必須具備的奢侈品 - 之中有多少是天份? 有多少是後天養成? 重要性佔一個人的百分之幾? 你是怎樣看一個人的呢?
大學社團時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國中生, 許多被父母或同學批評到近一文不值 - 功課不好, 不唸書, 不喜歡上學, 笨, 反應慢, 不懂得如何跟人講話, ... 但是每一回, 我都在他們身上找到驚喜, 有些有著很柔軟的心, 有的很有創意, 有些很敏感細心, 但是誰在乎這些呢? 只是, 當他們穿著邋褟, 當他們身材較同龄胖, 當他們什麼才藝都沒有, 當他們父母離異, 當他們家庭資源有限 - 少了這些必備的奢侈品, 那些驚喜, 有多少人還願意了解.
最後, 我知道我看的是一部喜劇 - 過度分析stupid jokes好像更愚蠢.
* 備註: 被朋友問說我是不是喜歡這部電影, 想澄清一下(尤其是對我的姊妹們) - 我並不會太推薦這部電影, 因為...認識我的人大概都知道我生性保守 :-)
2005/07/17
2005/06/27
2005/06/27 - 瞬間的歷史
生活很簡單, 上班, 運動, 聽音樂, 看表演, 聊天, 吃飯, 逛街, 但仍想紀錄下一些瑣碎點滴, 以免自己忘記感動
先從一隻松鼠的死亡開始, 牠被移到路邊, 柏油路上, 天氣很熱, 牠卻從未再被移開那條每天我上班和回家習慣經過的綠色小徑, 前兩天, 終於, 牠被移到雜草堆, 我希望雨水和土壤可以慢慢地將牠埋葬, 每回經過牠身邊, 我總是cross my finger, 希望可以帶給牠一點點安息的祈禱, 無法看牠, 因為會很悲傷.
参加Tosco Music Party, 在音樂廳裡的party, 很想跳舞, 或至少看別人跳舞, 坐在前排的一個小男生, 總是突然來個有趣的動作, 卻馬上被他爸媽制止, 我內心希望現場每個人都可以像一個小男孩, 開心就手舞足蹈, 我相信舞台上的歌手一定也是這麼希望的, 那是被音樂感動的自然流露. 一個男歌手講了一段他和他爸爸的故事後, 便將故事化成一首歌, 他彈著鋼琴, 就這樣, 我想起Don McLean的American Pie. 買了他的CD, 和朋友在早晨聽著, 她卻說, 多愁善感的男生應該是個Gay. 我只想起Sex and the City中提到, 30歲未婚的女生, 也總是被人以為是lesbian.
隔壁新搬來一個從加州LA來的藝術家, 他年龄大約四十出頭, 一天他的家具剛搬進來, 他開著門, 一架Grand Piano和一個深紅色的電吉他吸引了我的目光, 大概是被發現, 他邀我進去看, 別擔心, 門總是開著, 我忍不住問他彈鋼琴嗎? 他說他玩電吉他, 鋼琴是幫他朋友買的, 因為以前在LA常邀朋友來家裡玩音樂, 我說我學過一點點鋼琴, 他讓我彈了一下, 說真的, "夢中的婚禮"彈地閒間斷斷地, 但是很開心, 後來他說他其實是個畫家, 幫很多名人作畫, 其中包括Steven Spierberg, 很誇張吧! 但在看過他的網站後, 發現, 他可是大師級的人物喔! 他叫做Mike MacNeil. 是作decorative art for automobile, furniture, surfboard, and some architecture. 他常到各地旅行, 主要是上課, 其中包括日本, 我們談的還不錯, 不過我發現, 當我看完他的網站卻沒有崇拜他的意思, 我猜他有一點點訝異, 大概是我不太會崇拜人, 再加上他看起來真的很親切, 很難跟大師級的藝術家作聯想. 不過我還是蠻期待有一天可以聽他彈電子吉他, 一定很讚!
我在Claywork認識的一個新朋友Joan, 她和我本約著去看一個Grossology的展覽, (給小朋友看的body biology展覽) 卻因為她和家人去教會晚了, 我便一個人前往, 沒想到回家後她用我鄰居搬家的纸箱, 留了電話給我, 我們也這樣聯絡上, 她和她先生及六歲的小男孩Warren來接我, 我和她小孩處的很好, 她小孩也很乖很懂事, 她先生在醫院作心理治療師, Joan則在電視台做Marketing, 我們蠻談的來的, 雖然他們不斷問我問題, 想帶我去看新東西, 但他們人都很好, 她還私下問我Mike, 我鄰居, 是不是個Gay? 我也不知道, 她的理由是, 40歲又未婚的藝術家, 大多是個gay. 其實, 如果他真的是個gay, 我倒還蠻開心的, 因為我就可以放心地跟他做朋友, 不用擔心太多. 不過, 又印證那社會開放後的產物, 未婚的中年男女, 與同性走在一起, 除非兩個女生都打扮的很lady, 兩個男生都很man, 不然, 不是被當作lesbian就是gay. 我想遲早所有非Lesbian的女生會被逼著很女性化, 好宣告自己still available. 不然就是給左手的無名指乾脆買個戒指自己戴上, 舒服平靜地過一個人的已婚生活. 那天下午, 我和Joan一家人一起喝咖啡和吃晚餐, 很開心地享受了涼爽的星期天.
最後想紀錄charlotte old convention center的爆破, 星期天早上七點半, 我和許多人一樣到處尋找著可以拍到爆破畫面的角度, 但最終仍選擇站在平地, 在四響爆破聲中, 煙塵升起, 朦朧了眼前的高樓, 我拍下那迷濛, 四個畫面, 成一個歷史.
先從一隻松鼠的死亡開始, 牠被移到路邊, 柏油路上, 天氣很熱, 牠卻從未再被移開那條每天我上班和回家習慣經過的綠色小徑, 前兩天, 終於, 牠被移到雜草堆, 我希望雨水和土壤可以慢慢地將牠埋葬, 每回經過牠身邊, 我總是cross my finger, 希望可以帶給牠一點點安息的祈禱, 無法看牠, 因為會很悲傷.
参加Tosco Music Party, 在音樂廳裡的party, 很想跳舞, 或至少看別人跳舞, 坐在前排的一個小男生, 總是突然來個有趣的動作, 卻馬上被他爸媽制止, 我內心希望現場每個人都可以像一個小男孩, 開心就手舞足蹈, 我相信舞台上的歌手一定也是這麼希望的, 那是被音樂感動的自然流露. 一個男歌手講了一段他和他爸爸的故事後, 便將故事化成一首歌, 他彈著鋼琴, 就這樣, 我想起Don McLean的American Pie. 買了他的CD, 和朋友在早晨聽著, 她卻說, 多愁善感的男生應該是個Gay. 我只想起Sex and the City中提到, 30歲未婚的女生, 也總是被人以為是lesbian.
隔壁新搬來一個從加州LA來的藝術家, 他年龄大約四十出頭, 一天他的家具剛搬進來, 他開著門, 一架Grand Piano和一個深紅色的電吉他吸引了我的目光, 大概是被發現, 他邀我進去看, 別擔心, 門總是開著, 我忍不住問他彈鋼琴嗎? 他說他玩電吉他, 鋼琴是幫他朋友買的, 因為以前在LA常邀朋友來家裡玩音樂, 我說我學過一點點鋼琴, 他讓我彈了一下, 說真的, "夢中的婚禮"彈地閒間斷斷地, 但是很開心, 後來他說他其實是個畫家, 幫很多名人作畫, 其中包括Steven Spierberg, 很誇張吧! 但在看過他的網站後, 發現, 他可是大師級的人物喔! 他叫做Mike MacNeil. 是作decorative art for automobile, furniture, surfboard, and some architecture. 他常到各地旅行, 主要是上課, 其中包括日本, 我們談的還不錯, 不過我發現, 當我看完他的網站卻沒有崇拜他的意思, 我猜他有一點點訝異, 大概是我不太會崇拜人, 再加上他看起來真的很親切, 很難跟大師級的藝術家作聯想. 不過我還是蠻期待有一天可以聽他彈電子吉他, 一定很讚!
我在Claywork認識的一個新朋友Joan, 她和我本約著去看一個Grossology的展覽, (給小朋友看的body biology展覽) 卻因為她和家人去教會晚了, 我便一個人前往, 沒想到回家後她用我鄰居搬家的纸箱, 留了電話給我, 我們也這樣聯絡上, 她和她先生及六歲的小男孩Warren來接我, 我和她小孩處的很好, 她小孩也很乖很懂事, 她先生在醫院作心理治療師, Joan則在電視台做Marketing, 我們蠻談的來的, 雖然他們不斷問我問題, 想帶我去看新東西, 但他們人都很好, 她還私下問我Mike, 我鄰居, 是不是個Gay? 我也不知道, 她的理由是, 40歲又未婚的藝術家, 大多是個gay. 其實, 如果他真的是個gay, 我倒還蠻開心的, 因為我就可以放心地跟他做朋友, 不用擔心太多. 不過, 又印證那社會開放後的產物, 未婚的中年男女, 與同性走在一起, 除非兩個女生都打扮的很lady, 兩個男生都很man, 不然, 不是被當作lesbian就是gay. 我想遲早所有非Lesbian的女生會被逼著很女性化, 好宣告自己still available. 不然就是給左手的無名指乾脆買個戒指自己戴上, 舒服平靜地過一個人的已婚生活. 那天下午, 我和Joan一家人一起喝咖啡和吃晚餐, 很開心地享受了涼爽的星期天.
最後想紀錄charlotte old convention center的爆破, 星期天早上七點半, 我和許多人一樣到處尋找著可以拍到爆破畫面的角度, 但最終仍選擇站在平地, 在四響爆破聲中, 煙塵升起, 朦朧了眼前的高樓, 我拍下那迷濛, 四個畫面, 成一個歷史.
2005/06/08
My Claywork Teacher - Julie
Me and My Raku
Raku - A special type of clay work.

We used special raku glazing and fired it twice. The second time is to put the clay work in a smaller pot with newspapers. The part without raku glazing will turn black so some artists will use it as a way to draw. However, the surface without glazing will be sort of rough since the part without glazing will remain us clay.

2005/05/15
Subscribe to:
Posts (Atom)